一、创新创业工作情况介绍
工作思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正越来越多地得到社会的重视与承认,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富有时代性的重要使命。艺术学院自2010年创建以来,始终遵循高等教育和艺术教育两个规律,坚持教学、科研、创作、展演四位一体,发挥优势资源,打造特色品牌,合力推动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
指导思想:针对艺术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学院秉持“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努力夯实学生就业创业的技能;以实践活动为重点,努力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素质;以服务育人为指导,努力构建学生就业创业的平台;以学术研究为保障,努力铸造学生就业创业的品牌”的理念,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着力提高学生的理论与人文素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以实践教学为中心,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的技能
(1)优化培养方案,加强学科渗透
实践教学是艺术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围绕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我们着重做了以下两项工作:
一是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见习、专业观摩、艺术采风、考察写生、舞台实践、毕业音乐会、毕业展览等列为实践类必修课程;
二是不断加强学科渗透融合。学科相互渗透融合是强化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依照学分制培养方案,按照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教育课程及实践性课程五大模块设计课程结构,对相关相近专业交叉整合,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创新课程体系,挖掘和共享课程资源,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能力发展的需要,形成素质教育课程的合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
(2)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教学效果
在学院业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想法设法逐渐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效果。通过提高教师带队外出写生的补贴标准、对学生专业见习按比例给予补贴、组织师生到大剧院观摩高水平演出等方式,提高师生对实践教学的热情度和参与度。
2.以展赛活动为引导,检验学生就业创业的水平
(1)坚持“以赛促学”,实施典型引路
专业展赛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操作的能力,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与实践的自信心。同时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学院坚持“以赛促学”的办学理念,积极组织师生举行或参加高水平、高层次的各级展赛活动,取得了累累硕果。
学院每年组织“艺术学院教师基本功大赛”,参与学生占师范生总数近1/3,在2015年11月举办的山东省第六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大赛中,师生组成的学校代表队参加大赛,共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7项,其中一等奖数量较往年取得了较大突破。
在2015年9月举办的山东省第五届广告大奖赛中,我院学生供货的特等奖1件(全省共2件)、金奖1件、银奖10件、铜奖20件、优秀奖17件,在全省参赛高校中名列前茅。
2013——2015年,共有124名同学获得省级以上专业展赛奖励,学院荣获“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1名同学获得“大学生科技创新拔尖人才”称号,6名同学获得“大学生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称号。
例如:舞蹈《船歌》荣获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广告学专业颜廷运同学荣获“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设计之星”,同时获得全国第三届海洋文化创意大赛银奖
(2)加强艺术实践,重视专业拓展
艺术实践活动是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是课堂教学延伸及拓展的一个重要空间,具有其他任何教学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一是成立艺术团,积极推动实践教学和各类演出活动。作为我院专门成立的专业实践团体,艺术团自2010年10月成立以来,共承担大型综艺演出达29场次,参加中小型演出活动36场,参与、进行义务艺术培训5场次,音乐专业学生参与率达90%以上,在演出实践的同时有效地检验并促进了教学。艺术实践活动涉及学校、社区、企业、军营,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舞台实践经验,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加强了校地校企合作、军民共建,同时也促进了校院对外文化交流,向社会各界展示了鲁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公共形象,得到了广泛好评,引起了强烈反响,先后得到大众日报、烟台晚报、山东卫视、烟台电视台、人民网、大众网、胶东在线等多家媒体的专题报道。
先后在烟台大剧院成功演出了“红歌向着太阳唱”---曲波作词作曲大型歌舞演唱会、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而精心打造的大型原创红色歌舞史诗《烽火胶东》,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二是重点打造品牌展览。学院重点打造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每隔两年举办美术专业教师双年展,集中展示检阅教师的艺术创作情况;每年毕业季在市区艺术馆举办毕业生优秀作品巡展,集中展示学生的艺术水平,并吸引用人单位到场观看洽谈就业事宜;针对美术专业实践课较多的特点,结合学生的专业课程举办各类教学成果展;2013年,油画专业教师与俄罗斯画家联合举办了“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展”;2014年,邀请四川音美学院来院举办国画名家邀请展和系列学术活动,专业教师杜小同在北京举办了个人国画展;2015年在烟台画院成功举办“当代水墨全国名家邀请展”,使我校艺术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
艺术实践活动的成功开展,既有效检验了学院的专业教学成果,也极大地促进和调动了师生的教学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更充分展示了师生的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以创业教育为切入点,提升学生就业创业信心
强化创业教育,努力构建具有多功能的创业见习、创业实习、社团创业基地和创业园区,实现订单培养、岗位对接和专业服务,充分发挥基地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搭建大学生创业政策咨询平台、创业教育平台、创业激励平台、创业实践平台,形成理论引导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业人才,实现全方位有效就业。
(1)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典型引路,激励创新精神
2010—2015学年,我院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和创业体验大赛,已经有32名同学的创业项目成功获得立项支持,现在运行状况良好。
学院开拓“教学研”一体化思路,将专业学习与行业实践相结合。近几年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与烟台市五家企业——红木企业形象策划和红木产品开发、胶东妈妈网站策划与设计、众智影视公司VI设计、烟台彩杰包装有限公司VI设计与改造项目、烟台大益食品有限公司VI设计合作开发的项目已通过申请获得11项专利。
五年来,学院组织有创业体验的团队参加创业体验大赛,美术学专业刘将等3名同学成立的征图商业艺术社,开发了创业项目“自油自在”DIY数字油画(又名数字彩绘和和编码油画)获得二等奖;
(2)坚持创业团队形式,搭建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学院成立大学生创业实践特色基地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选拔优秀学生组成创业团队,根据专业需要,配备专业教师进行培训,鼓励年轻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特色基地的指导工作,实现专业订单服务和岗位对接培训的尝试。
曲俊翰系鲁东大学艺术学院装潢设计班学生,在校时利用业余时间到北京大学进修学习,获得了北京大学、中央美院、Adobe中国大区总公司的认可,现在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营销模式与规模。参与了政府企业项目课题研发:海阳市公安局、烟台经济建设局、烟台中小企业服务网、烟台市公安局侦查网、烟台芝罘区数字化城市指挥中心、烟台市公安局整体环境规划;合作的企业有:拉卡拉系统软件、北京中财教育在线技术推广、中国画虎研究院、阳光一百和中宏保险安监系统软件。
积极开展创业意识教育。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讲座、创业教育培训、创业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经验交流、创业典型示范等,渗透创业理念,激发在校学生的创业欲望,培养创业精神,立优秀创业典型,通过典型示范,鼓励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大胆进行创业尝试,积累创业条件。
学院的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体现创业素质培养——聘任有成功实践经历的企业人加强专业实训,结合我院建立的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教学实习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达成实践意向,进行创业锻炼。
2014年5月杰瑞集团动画公司负责人、技术总监和招聘培训部门负责人进行校园招聘专场宣讲,邀请我院装璜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孙晓东做了“依托专业,拓展空间,激情创业”为主题的创业教育讲座;举行了“规划职业生涯,促进科学发展”就业创业教育讲座;举行了“解读数字艺术行业状况与就业需求”专题讲座;举行了“拓展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专题讲座。4月7日,邀请著名女企业家、烟台玉锦家饰保健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玉晶女士以“人生创业与事业”为主题,举办了“把握现在,规划未来”创业专题报告会,邀请烟台新印象广告公司刘田军经理、百度公司策划部执行谭延长
其次,举办文化考察摄影展、美术写生作品展、课堂优秀作品展、包装设计作品展等学生作品展览活动。为同学们加强彼此之间的学习与探讨、在交流中共同提高专业素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开展大学生周末学生论坛活动。围绕“Photoshop软件漫画技法”、“3Dmax软件认识与操作”等热门主题,邀请近两年学院引进的专业研究生举行了“经典动画赏析”、“影视广告鉴赏与解读”、“韩国艺术设计现状与发展”、“广告中的目标战略初探”、“故事漫画漫谈”等专业拓展讲座,为同学们现场搭建起专业技能的交流平台,对于营造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共同提高专业素质发挥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4.以平台建设为保障,搭建学生就业创业立体化空间
学院的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体现创业素质培养——聘任有成功实践经历的企业人加强专业实训,结合我院建立的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教学实习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达成实践意向,进行创业锻炼。
(1)发挥专业优势,广开就业渠道(积极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创业基地、激励学生自主创业)
二是加强技能实训,重视专业拓展
学院的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体现创业素质培养——聘任有成功实践经历的企业人加强专业实训,结合我院建立的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教学实习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达成实践意向,进行创业锻炼。
(2)积极与多家知名中小学学校签订就业实习协议。如昌乐二中、烟台三中、烟台市十三中、烟台市工人子女小学等。通过教育实习与见习,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学实际,获得教师职业的初步实际知识和能力,从而缩短从教适应期,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可以使学院加强与中学的联系,了解和学习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检查学院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推动学院的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的研究工作。近三年来,共有73名同学当年或来年考入中小学教师岗位。
(3)广泛与各企事业、专业团体建立就业实习协议。先后与富士康烟台工业园、招远春雨集团、烟台杰瑞集团、烟台保利大剧院、烟台市文化馆、芝罘区文化馆、烟台市青少年宫、烟台市歌舞剧院、福山高新区管委社区办等。每年可接受实习毕业生20人左右,目前已在上述单位就业约30人,有的同学目前已称为部门负责人,成为单位的骨干与中坚力量,发展趋势良好。
三是每年成功举办美术专业优秀毕业生作品展和音乐专业毕业生音乐会,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积极推介优秀毕业生,取得了良好效果,使我院一次性就业率逐年增高。
5.以科研创作为引领,铸造学院就业创业品牌
(1)成立学术机构,加强专业研究
学院成立了音乐教育研究所、当代艺术研究中心、胶东民艺研究中心、数字音乐研究中心、当代水墨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将现有的专业领域进行拓宽,纳入与艺术相关的学科门类,丰富学科内涵,吸收优秀的学生全程参与,形成“名师带优生”的科研团队,不断强化科研力量。如我院“突贡专家”、二级教授崔学荣老师和素有“当代水墨领军人物”之称的杜小同老师,分别建立了自己的科研团队,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艺术造诣带动学生参与科研创作。
(2)打造原创剧目,提高创作能力
创新思维是艺术的灵魂,创作活动是创新思维的现实转化过程,而艺术作品则是创作活动的最终呈现。学院精心培养和打造了一支艺术创作队伍,近年来推出了一批精品佳作。去年我院以胶东红色文化为背景,精心打造了大型红色原创歌舞《烽火胶东》,成为胶东乃至全省第一部由高校独立创作并演出的大型歌舞,从剧本策划到作词、作曲、编舞都是由学院教师和学生独立完成,先后有200余名学生参与了演出。此外,我院还承担了我校建校85周年校庆晚会的大部分节目,其中专门为校庆创作了器乐合奏《盛世欢歌》、合唱《鲁大颂》,60余名同学参与了演出,获得了观众一致好评,充分展示了我院师生的创作能力和演出水平。
随着以上各项活动的开展,我院的社会知名度和名誉度日益提升,并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品牌和良好口碑,为广大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前景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近几年创新创业典型介绍与情况汇总
1.典型介绍
(1)烟台天韵艺术钢琴调律工作室——马浩
马浩,2005年——2009年就读于鲁东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2009年本科毕业后,靠仅有的300元钱开始创业,2010年,创建了“烟台天韵艺术钢琴调律工作室”, 以零起点自主创业;2011年发展成“天韵艺术培训学校”,占地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达500万元,年培训学员达1000人,实现年利润100万元以上。天韵艺术学校自创校以来以独特的教学方法,采取了“教学—排练—演出”一条龙的模式,吸引了大批学生家长、广大的艺术爱好者、文艺骨干来参加学习活动。继而成立了天韵少儿钢琴班、声乐小课培训班 、少儿合唱团、少儿舞蹈班、美术班、主持班,中老年合唱团、舞蹈队、模特队,成人钢琴班、女子合唱团、教会合唱团,学员近千人。
(2)烟台八分文化艺术交流咨询有限公司刘田军
烟台八分文化艺术交流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文化发展、传播、交流的专业性机构。自2012年成立以来,通过实践摸索,已经初具规模,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和专业化的管理体系。该公司专业从事以企业形象、品牌形象、产品包装、楼盘企划、展览展示、空间设计、VI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等为内容的平面设计工作,以及艺术经纪、高端文化创意礼品研发定制、城市文化礼品、旅游专项礼、创意文化公关活动组织、艺术品交流咨询、会展创意展览展示、艺术品电子商务平台、1861文化创意网等。
2.创新创业情况汇总
艺术学院近三年学生创业学生名单汇总
序号 |
姓名 |
专业年级 |
创业项目 |
1 |
周祖胤 |
音乐专业 |
服装外贸 |
2 |
李楠 |
音乐专业 |
培训学校 |
3 |
郝兰熹 |
音乐专业 |
连锁酒店 |
4 |
宋鲁伟 |
音乐专业 |
琴韵艺术中心 |
5 |
鞠琨 |
音乐专业 |
金艺琴行 |
6 |
马浩 |
音乐专业 |
天韵艺术培训学校 |
7 |
刘普峰 |
音乐专业 |
琴行 |
8 |
孙世磊 |
音乐专业 |
婚庆礼仪公司 |
9 |
陈卫东 |
音乐专业 |
新禧婚庆礼仪公司 |
10 |
杨明 |
音乐专业 |
铭扬琴行 |
11 |
孟艳妮 |
音乐专业 |
琴行 |
12 |
吕莹莹 |
音乐专业 |
金莺艺术中心 |
13 |
王俊杰 |
音乐专业 |
琴行 |
14 |
唐秀军 |
音乐专业 |
军艺培训中心 |
15 |
邹广平 |
音乐专业 |
凯撒婚庆礼仪公司 |
16 |
李月童 |
音乐专业 |
琴行 |
17 |
张佳佳 |
音乐专业 |
乐蒙琴行 |
18 |
金俊涛 |
音乐专业 |
博艺琴行 |
19 |
连祺 |
音乐专业 |
琴行 |
20 |
齐允鹏 |
设计专 |
众拓广告有限公司 |
21 |
刘焕芹 |
设计专 |
至禾广告有限公司 |
22 |
王德正 |
设计 |
德正工艺品有限公司 |
23 |
唐承尧 |
广告策划 |
承尧电脑维修 |
24 |
王先军 |
广告策划 |
烟台宝鋆动画科技有限公司 |
25 |
刘将 |
美术学 |
征图画社 |
26 |
解磊 |
设计 |
华洋广告 |
27 |
邵宝珠 |
广告学 |
启成设计工作室 |
28 |
王振 |
美术学 |
印迹艺术工作室 |
29 |
冯统良 |
广告学 |
壹品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
30 |
陈雪杰 |
广告学 |
壹加设计工作室 |
31 |
王豪 |
广告学 |
素和影视文化传媒工作室 |
32 |
林静远 |
音乐学 |
烟台五色海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 |
33 |
王学超 |
音乐学 |
Tan弹吉他吧 |
34 |
沈丹丹 |
广告学 |
花田喜梦工作室 |
35 |
田浩 |
设计专 |
墙面绘画 |
36 |
王鹏 |
音乐学 |
烟台自然空间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
37 |
赵蓉 |
音乐学 |
二手车行 |
38 |
王梓溢 |
音乐学 |
紫烟古筝艺术中心 |
39 |
夏臣祥 |
音乐学 |
海C琴行 |
40 |
韩笑 |
广告学 |
向日葵美术培训基地 |
41 |
王晨 |
艺术设计 |
虫虫Team生鲜水果销售运营 |
42 |
张建超 |
广告学 |
爱乐活墙体彩绘工作室 |
43 |
于泽川 |
美术学 |
川瀚艺术工作室 |
44 |
张颢瀚 |
美术学 |
海石阁艺术工作室 |
45 |
邢涛 |
美术学 |
”翰墨文化“书画培训社 |
46 |
刘祥达 |
美术学 |
创美美术工作室 |
47 |
孙珮育 |
美术学 |
甲骨福文 |
48 |
孙娇丽 |
美术学 |
蝶恋花蓝染工作室 |
49 |
张岷辉 |
美术学 |
壹片瓦工作室 |
50 |
纪晓阳 |
艺术设计 |
芝罘区原子影像工作室 |
51 |
宿丽君 |
视觉传达 |
学子心创意团队 |
目前,大学生创业还停留在“为就业找出路”阶段,创业的大学生面临着创新、知识、资金、心态、经验等“五道坎”。变传统的“被动就业”观念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新型就业观念,起到学业和就业“双赢”的效果,恰恰是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共同探索的新课题。今后学院将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合作与衔接,积极探索基地与企业、政府的合作模式,着力培养“一专多能”型、综合素质高的创新人才,加强创业特色基地的创业孕育能力与竞争力,从而促使更多学生积极投入自主创业;淡化专业概念,培养学生的“差异化竞争能力”,树立个人品牌意识,尝试涉足其它专业毕业生的“领地”,开拓就业领域;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特色基地制度建设,完善自主创业学生的各项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