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个出生于偏远小山村的孩子,听到有人说“城市里的孩子天生就比农村的孩子聪明”,你会作何感想?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还是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来自四川省巴中市小山村的曹金章听到这话后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无论是谁,无论你来自何方,只要你有远大的理想,脚踏实地,努力拼搏,都能成为优秀的学生。
曹金章是我校国际教育学院2016级学生。他2017年、2018年分别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获得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他还始终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面对困难,他勇于挑战
人生并非一路畅通,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敢于面对,不要畏惧,要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战胜困难的过程就是积累经验的最好途径。”曹金章说。
曹金章英语基础薄弱,上大学后感到学英语很吃力,别人花一节课就能弄懂的知识点,他需要花费比别人多好几倍的时间才能弄明白。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为克服这个难题,他制定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每天坚持背英语单词,一直坚持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结束,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以高分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有许多事情都是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接受更多的挑战来完善自己。参加比赛可以开阔眼界,收获团队友谊,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课。”曹金章说。
令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比赛是去年参加的烟台市创业大赛。那是他第一次以项目主讲人的身份站在讲台上给台下的实业企业家们讲解项目,紧张情绪充斥着他的内心,他双脚直抖、不听使唤,仿佛双脚不属于自己。但是在这样紧张的情绪和对手的压力下,他没有放弃,而是想到自己不能服输。于是他深呼吸几次,硬着头皮讲完了自己的创业项目。最终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面对学习,他知行合一
曹金章谈起自己的学习经历时颇有感触,他将自己的学习过程归纳为六个字“有计划,懂执行”。“大学学习不像高中时的接受性、被动性地学习,要做好课前预习,掌握听课主动权,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他介绍说,要根据课堂进度适当调整自己的预习计划,课堂上跟上老师的节奏,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这一方面曹金章与别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具有高度执行能力,制定了计划就去执行,绝不拖拉懈怠。除了做好预习工作,曹金章在课堂上一直保持独立、多角度思考,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主动向老师请教,并从中学习老师的思维方式,举一反三,上完课后会认真完成作业以巩固所学。
他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做菲律宾夏令营志愿者的时候,有一位菲律宾学生想用手机原装充电器,学校里买不到,曹金章就带着他坐公交车去万达买。因为这位学生是零基础汉语,所以两人的交流十分吃力。“我们用英语交流,他英语说的慢点我还能听懂,只要一说快,就像他听我说汉语一样。”曹金章回忆说。在参加了一系列活动后,曹金章也对自己的专业以及志愿者这一角色有了全新的认识。曹金章的专业是汉语国际教育,他曾认为对外汉语就只是简单地教授给外国人汉语知识,但是担任过几次志愿者后,他才发现对外汉语老师在教授传播汉语知识的同时,举手投足之间也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通过日常的小举动给国际友人传递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
在追梦的路上困难不会缺席,但要你敞开胸怀,面无惧色地去面对、去克服,才会有一次次的成长,才会一步一步地走向自己的目标,成就自己心中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