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新闻首页 - 元旦献词 - 理论频道 - 鲁大要闻 - 文件发布 - 理论观点 - 媒体视角 - 两会时间 - 鲁大光影 
 
青春在乡村振兴中绽放
2019年11月16日     (点击: )

烟台文明网11月14日讯 乡村振兴,离不开广大乡村青年的深度参与。11月12日上午,由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烟台市委组织部、共青团烟台市委、烟台市农业农村局承办的山东省“牢记初心使命助力乡村振兴”农村优秀青年骨干学研班在烟台市乡村振兴学院开班。记者在研学班上了解到,我市以“凝聚青智慧、注入青元素、贡献青力量、展示青作为”为主题,选取莱山区南水桃林村等五个村为全市“青年村”试点,目前已吸引2万余名青少年参与活动,带动群众增收近百万元;通过“青年致富带头人”“村村都有好青年”选树等活动,挖掘培养100余名农村青年致富典型、2400余名“乡村好青年”,推动驻烟高校广泛开展“三下乡”社会扶贫实践,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青年力量不断壮大。

青春力量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在莱阳市濯村,占地1.1万平米的农村农业主题创客空间和以濯村为中心、十五村联动的“度假生态圈”,正依托“特色乡村”行动火热建设;在莱山区南水桃林村,募资190万元建设了桃林书院,发展12处乡村旅游和农家乐项目,打造成综合性研学基地; 在莱州市小草沟村,17名青年企业家、专家学者成立新时代青年突击队,汇聚起参与乡村振兴青年力量……眼下,共青团助力乡村振兴的烟台探索初见成效。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解决乡村振兴面临的系列问题,团市委选取莱山区南水桃林村、莱州市小草沟村、莱阳市濯村、栖霞市下紫现头村、长岛试验区山前村等五个村为全市“青年村”试点,以助推特色产业发展为主线,以“凝聚青智慧、注入青元素、贡献青力量、展示青作为”为主题,深化“五项行动”,推进“五个振兴”,目前累计投资400余万元,实施工作项目30多个,吸引2万余名青少年参与活动,带动群众增收近百万元。

具体来说,“特色乡村”行动,坚持“一村一品”思路,致力于发展特色鲜明、要素聚集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活力乡村”行动,通过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在五个试点村累计培训青年500余人次,常态化联系青年人才100余人;“文明乡村”行动,着重以文明乡村创建为重点,打造乡村文化品牌,在试点村组建200余人的青年志愿服务队,深入实施“金晖助老”“牵手关爱”“三下乡”等项目;“绿色乡村”行动,在跨界合作、公益性运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发动驻烟高校学生绘制墙画3000余平方米;“善治乡村”行动,在每个试点村高标准打造1处以上“青年之家”或青少年研学基地,累计开展“青心烟台”联谊会、“以书会友”等活动60余次。“我们下步将坚持‘试点先行、逐步铺开’的思路,发挥青年优势,整合各方资源,推进蓬莱市七里庄村等下一批‘青年村’建设,积极嵌入‘村村都有好青年’‘青年之家’‘金晖助老’ 等团属品牌项目,以电商支农、科技兴农、消费富农全面助力‘青年村’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示范引领。”团市委书记李桂勋表示。

培养2400余名“乡村好青年”

乡村青年身边的优秀典型,凝聚起向上、向善的青春正能量。聚焦乡村产业、生态建设、扶贫攻坚等重点领域,我市通过“青年致富带头人”“村村都有好青年”选树等活动,在全市挖掘培养了100余名农村青年致富典型、2400余名“乡村好青年”,并推动驻烟高校广泛开展“三下乡”社会扶贫实践,引导普觉公益基金会等40多家社会组织投身脱贫攻坚,让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青年力量不断壮大。

通过“选、培、联、帮、带”,具体实践中,我市趟出一条“村村都有好青年”选树工作新路径。基层好青年“优培工程”,以全力育好乡村带头人为目标,开办“青春建功·思想提升班”、“青春建功·能力拓展班”,根据村镇县三级青年特点,建立起不同层级各有侧重的人才培养工作体系,搭建青年“练兵场”,以专题培训锤炼青年,以优秀典型影响青年。组建“青年导师团”队伍,立足乡村青年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导师座谈会20余场次,有效提升了青年核心技能,打通了青年就业创业的服务链条。

以“联”为桥梁,全力搭建青年交流平台。“好青年微课堂”,让青年随时随地能进行互动和“充电”,相关课堂已获得“1万+”点击量。烟台乡村“好青年”联盟,搭建起乡村“好青年”协会、沙龙等成长交流平台,组织开展学习培训、考察交流等活动,不断扩大团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优帮工程”,全力搭建青年联系平台,建立乡镇干部与农村好青年的“结对帮带”制度,选取一批有经验的乡镇干部做他们的“成长顾问”和“工作导师”,帮助他们熟悉农村政策,掌握沟通技巧和处理问题能力,提高了发展本地农村经济、扎实群众工作的本领。

好青年“优带工程”,探索出好青年“进体制锤炼”新模式。推动综合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组织能力强的乡村“好青年”党团员进村级团组织班子,择优选拔县级及以上“好青年”进入乡镇(街道)团(工)委班子,实现人才资源、团内资源的有机结合。截至目前,已有300多名好青年进入村级团组织班子,70多名进入乡镇(街道)团(工)委班子。对乡村“好青年”分类型、分产业开展教育培训和学习交流,办组织开展论坛等活动,探讨乡村发展形势、返乡创业经验,开展项目路演、资本对接等活动,为“好青年”发展搭建广阔平台。

上一条:龙口老干部“暖冬行动”暖人心
下一条:我市打造红色文化 教育推广新模式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