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仿佛在与三毛默默地交谈。
她该需要怎样的勇气啊!一个女子,仅因为儿时的梦想,仅因为那一半的乡愁,毅然背起行囊,踏上那未知却又向往的神秘大漠。没有犹豫,没有迟疑,不顾众人诧异的眼光。那该是一个多么随性的女子。连她自己也说,“我在这个世界上,向来不觉得是芸芸众生里的一份子,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着的轨道,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来”。三毛是聪明的,她不会让自己被束缚在一片狭小的天地,她向往自由,喜欢我行我素,所以才会有《撒哈拉的故事》,所以才会有在她装点下异常美丽的沙漠。要知道,摆脱尘世的束缚,只做自己,没有一颗坚定的心与非凡的勇气,是万万不能做到的,纵使做到了,亦不能坚持下去。但我们的三毛做到了。
我欣赏三毛的任性,她仅仅在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了撒哈拉的风景画就在撒哈拉住下了半年时光,她是自由的,随心所欲的,没有精打细算地考虑过该怎样在沙漠中生存就开始了在沙漠的生活。我对于她是崇敬的,对于她的生活也是向往的。
我也羡慕着三毛与荷西之间的爱情,他们之间的爱情没有物质、金钱、国籍、地位的界限,仅仅是纯真的爱情。当我看到三毛的结婚聘礼居然是荷西在沙漠中寻到的一个骆驼头盖骨的时候,不屑地笑了。可是又看到后面三毛居然很开心地接受了这份聘礼,并认为是全世界最好的礼物,我突然就明白了,三毛很幸福,她遇见了一个懂她的人。荷西三毛心心相印,任谁也会珍视这份爱情。这正是我想要的。
《撒哈拉的故事》代序里是三毛妈妈给她的一封信,信里写着一个母亲对女儿所做的事的支持,妈妈把女儿当做自己的骄傲,支持着女儿与荷西的爱情,就算当妈妈发现女儿在沙漠过得不是很好也没有把女儿吼回家。而我却从小被教育成大人眼中的“乖乖女”,学习各种礼仪,各种讲文明懂礼貌使我看上去优雅淑女的东西,渐渐的,小时候喜欢爬树喜欢拆东西的天性就被扼杀了。扼杀的还有那老师家长眼中的早恋的情愫。
喜欢书中结尾部分的一句话“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我的确该好好想想了,到底怎么做,才能不枉我来此走一遭。
撒哈拉的故事未完待续。在我看来,三毛就像沙漠里那顽强的骆驼刺,即便风沙侵袭,却依旧不停寻找,从不低头,永不后悔,伴着风沙摇曳到天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