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低落,吃不香、睡不踏实,上课迟到、注意力不集中……开学第一周,许多大学生表现出“寒假综合症”。心理专家和高校教师建议,学生们应调整作息习惯和心态,尽快适应新学期的学习与在校生活。 《湖北日报》2014年2月23日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强调了“春”这个季节在一年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如果把一年比作我们大学生的一个学期,那么与“春”对应的时间段则是开学初期。
开学,对于不少学生来说是个无比痛苦的字眼。在他们眼中,开学意味着无拘无束的假期生活的结束。开学后我们经常会看到周围不少学生仍然沉浸在懒散的生活状态中,表现出情绪低落、上课迟到、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这些学生俨然已然患上了“寒假综合症”。
所谓“寒假综合症”,实质上是学生表现出的一种明显的不适应新学期的非器质性的病态表现。究其原因,便是校园和家庭生活习惯的巨大差异。不少学生在假期被父母所宠爱,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并且作息极不规律,而到了学校以后,却要遵循学校固定的作息时间,并且还要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于是就造成了部分学生对校园生活短暂性的不适应。
这种不适应虽然是短暂性的,但倘若处理不好,就会对大学生产生严重的危害。其一,那些情绪低落,经常迟到的学生很容易在开学伊始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影响了后续课程的学习。其二,人总是有惰性的,而惰性又极可能成为习惯。当人度过了毫无学习压力的一个寒假后,无论是身体和心理都处在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而放松又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懒惰,这样再想提起精神来工作和学习就很困难了。
我们知道在新学期的开始,有些专业课程的难度会有所提高,这就更需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改掉假期遗留下来的懒惰的陋习,尽快适应学校生活的节奏,为新学期接下来的学习建立基础。这样看来,采取一定措施来度过开学的这段时期是必不可少的了。
对于学生自身来讲,首先要明白万事开头难的道理,认识到开学初的这段时间在整个学期中的重要性。其次,要多与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沟通,正确面对“寒假综合症”,尽快度过这段时期。另外,大学生要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避免在开学初期陷入迷恋网游和其他一些不良嗜好的泥潭。
对于学校方面,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寒假综合症”的客观性及危害性,并且加强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确保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二,在开学之初的课程安排要尽量科学合理,循序渐进,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调整自己的状态。
相信有了学生本身和学校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成功度过这个困难的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