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新闻首页 - 元旦献词 - 理论频道 - 鲁大要闻 - 文件发布 - 理论观点 - 媒体视角 - 两会时间 - 鲁大光影 
 
关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的通知
2006年06月05日     (点击: )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党群各部门:
为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在全校倡导“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正确价值观,加强师生员工思想道德建设和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根据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的部署要求,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充分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打牢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我校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面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任务,迫切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价值观。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战略高度,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长期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为实现我校建设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基础和精神动力。
二、广泛宣传,营造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浓厚氛围要充分利用校报、广播、校园网、宣传栏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形成强大声势;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堂教学环节,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重要的德育内容进行宣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要紧密结合实际,通过组织座谈会、党团活动,进一步深化认识;要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形成浓郁氛围;要深入挖掘,及时发现并推出优秀教师典型和学生典型,用师生身边的先进榜样教育影响和带动广大师生,在师生身边树立起看得见、学得到的榜样。
三、创新形式,确保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各单位要制定详细的教育活动计划,大力推进“八荣八耻”进班级、进活动、进网络、进教材、进课堂,切实实现“八荣八耻”入眼、入耳、入脑、入心的目标,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党委宣传部要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校报要开辟专栏,刊发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文章,并及时报道各单位教育活动的工作动态。宣传栏要开辟“八荣八耻”宣传橱窗,通过典型生动的事例图片加大宣传力度。舆论宣传要把正面引导与批评教育结合起来,把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引导师生员工抵制假恶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要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育活动的好做法和新经验,不断推动教育活动向纵深发展。学工部(团委)要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相结合,与加强学风建设相结合,与文明礼仪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要积极创新活动方式,通过报告会、演讲赛、图片展、征文比赛、志愿者服务、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增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倡导学生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切实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加强自身修养,争做时代先锋。马列部要发挥人才优势和理论研究优势,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持。要积极推动“八荣八耻”进教材、进课堂,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院(系)要结合本院(系)学生实际情况和特点,精心设计、周密策划活动方案,在广大同学中认真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务求取得实效。辅导员、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做到带头讨论发言、带头撰写文章、带头听取意见。工会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师德建设、三育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通过座谈会、文体比赛等活动形式,引导广大教师注重品德修养,坚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发挥道德表率、思想引导、文化传承的作用。
四、完善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要把“八荣八耻”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学校师德规范和党风廉政建设体系中,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在教学、科研、管理各个方面体现“八荣八耻”的标准和价值导向的长效渗透机制。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学习机制、先进典型和榜样激励机制、社会实践机制、日常生活养成机制、师德保障机制、管理育人机制和学校奖惩制度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教职员工的聘用和考核制度,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职员工日常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要结合落实教育部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把“八荣八耻”作为教育和管理学生的重要标准和依据。


党委宣传部
2006年4月11日

上一条:关于转发《烟台师院对外宣传报道奖励办法》的通知
已是尾条
关闭窗口

 
<